“明年前后中国将发射新一代的、性能更好的北斗导航卫星,预计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。这个系统的总体性能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到两倍,再加上增强系统的建设,定位精度将会更高,达到米级、分米级。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27日说。
冉承其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。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、独立运行,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。2012年12月27日,北斗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。
冉承其说,过去一年里,北斗实施了提高系统精度和稳定性的“精稳工程”。系统连续稳定运行,性能指标稳中有升。监测评估表明,系统服务性能满足定位精度10米指标要求,部分地区性能略优于指标要求。北京、郑州、西安、乌鲁木齐等地区,定位精度可达7米左右;在东盟等低纬度地区,定位精度可达5米。
今年9月,《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发布,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。目前国产北斗核心芯片、模块等关键技术全方面突破,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。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已经可以进入到车辆、手机。
“2013年是北斗系统应用元年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一年来北斗导航产业已初具规模,形成了基础产业、应用端口、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。”冉承其说。北斗系统的产品已在交通运输、海洋渔业、水文监测、气象预报、大地测量、智能驾考、通信授时、救灾减灾等诸多领域应用。
“目前,北斗已在渔船上安装了超过5万台终端。为渔民出海和增收提供了支撑。”他说。渔民出海时可通过北斗系统的位置报告和短信服务与家人联系。
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表示,中国已在九省市的“两客一危”运输车等近15万辆运营车辆上安装了北斗终端。对运输过程中非法运营、违章驾驶等行为进行监控,提高了管理。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,带动了百余家终端企业进入北斗领域,创造产值两亿多元。北斗核心芯片价格大幅下降,推动了北斗应用推广的产业化进程。
冉承其表示,预计到2015年北斗导航系统占市场比重能达到30%左右,2020年以后北斗所占的市场份额会更高。
北斗系统始终坚持开放合作、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,一年来持续与美GPS、俄罗斯GLONASS、欧洲GALILEO等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协调,在系统性能监测评估、服务性能规范等方面开展合作,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好服务。
目前,北斗系统给亚太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导航卫星资源,已与部分亚太地区国家建立了卫星导航领域合作机制,在精细农业、防灾减灾、交通旅游和教育培训、系统监测评估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。
为了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用户,通过一年的测试评估和应用验证,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(1.0版)》和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(2.0版)》两个系统文件27日发布,中英文版也将在北斗网站同步上线。
“今天发布的北斗系统第2个民用信号B2I,对去年发布的接口控制文件中北斗B1I信号接口内容表述进行了修订,它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到多频应用时代,意味着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导航服务。接下来,企业可据此开发北斗双频高精度接收机。”冉承其说。
据介绍,未来几年北斗建设有六大要点:一是进一步把系统本身建好;二是不断提高系统性能;三是抓好核心芯片、基础软件的研制和生产;四是建设完善全国一张网、亚太地区一张网和地基增强系统;五是通过国际合作让北斗“走出去”;六是完善相应的产业政策体系。